第642章_如果这是宋史
万册小说网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642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42章

  耶律留哥战胜了庞大的金国讨伐军,自称辽王,进而攻破金东京辽阳府,尽有辽东州郡。他的部下耶厮不劝他称帝建国,重立辽国。

  这是契丹人百年以来的夙愿,也是他进一步收拢民心,趁乱造成国际地位的好时机。千载一时,他需要做的就是接受。

  可他竟然拒绝。宁愿众叛亲离也要拒绝。他带着儿子薛阇去遥远的漠北草原投奔成吉思汗,声称无论是现在,还是将来,都不食言叛蒙。

  成吉思汗大为欣赏,漠北之外无数人对之鄙视。这样好的机会都不愿意直立行走,真是个天生的奴才,不是金国的奴才,就是蒙古的奴才。

  说这些的都是数学不及格的人。多么简单啊,这时辽东的契丹人能战胜40万金国主伐军,实力相当不俗。可这又怎样呢,真的能和金国相抗衡了吗?

  根本不能。

  而举金人全国之力,也被蒙古军摧枯拉朽般战胜,这意味着叛蒙必死,毫无前途!就是这么简单的对比,考虑到了,算是明智;为所谓的千载一时迷了眼的,只能算是愚蠢。

  历史的进程证明了这些。

  耶律留哥父子在蒙古重新起家,几年后重回辽东,之前抛弃他的部下那不厮此时已经称帝了,被蒙古军一扫而平。进而把另一股找不到上级领导,孤独地在辽东立国的女真人蒲鲜万奴也搞定。当然,这个过程被记录在蒙古大将木华黎的名下。

  木华黎是蒙古军人中的另类,他似乎不是在漠北草原上长大的土生土长的蒙古人,他不粗鲁,连成吉思汗在对待敌人时都会蔑视地骂人、吐唾沫,可他不会。他温文细致,安静理智,仿佛是很早时曾秘密地走出草原,进入汉地留学深造过。

  连他的战术,都层次分明,有着与漠北寒带民族野战截然不同的策略。于是他在蒙古攻入金国开始就被成吉思汗委以重任,单独负责了超大面积的攻击权、治理权。

  这样的特殊,他的出身却只是一介奴隶。

  如果说蒙古人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无与伦比的勇武,是因为有铁木真这样不世出的大天才,那么木华黎也毫不逊色,像是奇迹一样,不识字的塞外潦倒贵族,不识字的奴隶天才将军,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,可实实在在地存在,改变了人类的历史。

  木华黎的身影笼罩着辽东,很快就会向南发展,进而拓展整片中原地带。在那之前,再说一下河北、山东等地区的民间起义。

  久受女真人压迫的各民族,尤其是汉族,在金国中都陷落,金帝南逃的情况下,爆发了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间起义,起义军大多以红袄为号,史称“红袄军”。

  起义的原因很简单,多年以来一直存在。比如金章宗完颜璟时期为了享乐,使“腴田沃野尽入势家,茔墓井灶悉为军有”,民间财富搜刮殆尽,底层的怒火早就点燃了,之所以没烧起来,只是因为那时金国还是东亚最大而已。

  这时金军终于崩溃,可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熬。蒙古军不分良贱,遇到一律杀光抢光烧光,一点都不夸张地说,那时中原各地黄河以北,是真正的地狱。

  哪怕不为仇恨,只为生存,都得拿起刀枪。

  红袄军起义,规模较大的有益都杨安儿,潍州李全,泰安刘二祖,济南夏全,兖州郝定,其余的小股部队星落间杂,不下数十支。

  这些部队在蒙古军攻击中产生、壮大,在蒙古军撤退之后,大部分被消灭,因为金国腾出手来了,可以分出军力去平叛。

  金国下了血本,派出了最精锐的、连国都危在旦夕都舍不得动用的花帽军。这是一支建制不大,战斗力达到传奇程度的部队,不久之后他们会与蒙古军在战场上相遇。

  花帽军的战略目的很明确,先集中兵力狠打红袄军中的一支主力,立威之后再招降其余。杨安儿首当其冲,他的部队达到10万以上,可是一触即溃,他本人从慌不择路到无处可逃到乘船入海,直到逃离了陆地才喘了口气。

  可惜他上错了船,那年头一个划船的都不是良民。堂堂10万之众起义军的大首领,居然被船家陷害掉进海里淹死了。

  杨安儿死后,余部数万人由其妹妹杨妙真率领,与李全合军继续抗金。

  花帽军第二步,招降刘二祖。很可能是因为杨安儿一役没能斩草除根,所以刘二祖根本不怕,此人殊死抵抗,一年后兵败被杀。

  郝定收编制刘二祖、杨安儿的部分余众,达到6万人。此人心气特高,只有这些力量就急吼吼地自称大汉皇帝,设署官府,大肆封官。他的结果可想而知,花帽军正愁找不到重点,立即全力剿杀。郝定被抓到了开封城杀头示众。

  起义军剩余部队归附李全,李全成为红袄军最后、也是最大的一支。现实让他变聪明了,他不再和金国硬碰硬,而是伸长了手脚,在蒙古、金、南宋之间不断游移,寻找生存壮大的机会。

  李全在夹缝中求生存的过程很有代表性,可以在史书中开一个单章。那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努力,而是众多势力纵横交错连衡制约的大舞台,蒙古、金、南宋都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各自的政策战略。

  稍后说他。

  最后看南宋。世间大乱,天翻地覆,长江以南却平静如夕。针对蒙古的兴起,金国的衰落,宋人的态度是“天亡此仇!”

  非常高兴,非常有诚意的兴灾乐祸。宋人从来没有淡忘对女真人的仇恨,多年以来一直在谋求着以战争的方式讨还血债。这时金国在蒙古军的攻打下濒临灭亡,他们希望越快越好,越惨越好。

  至于说有人提出金国横亘于南宋、蒙古之间,应该适时地支援金国,让女真人始终为宋人挡灾……这种声音刚刚露头,立即被人围攻。太学生们俯阙上书,要求立斩此人以谢天下!

  再没人敢乱讲话了。

  宋廷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暂不出兵助战,加速金国的灭亡,而是停止岁币,坐山观虎斗,让国家置身事外,让所有的异族人自相残杀,彼此削弱。

  这样,南宋的利益能达到最大化。

  站在历史的大天空下审视这个决定,绝大多数的后世人嗤之以鼻,这和当年女真人兴起时,宋人联金灭辽,以报复百年间辽人的欺压何其相似。忘了前门驱虎后门进狼,忘了能灭掉旧仇的异族当然比旧仇更强,之后直接接壤,被欺负得比之前更狠。

  不长记性。

  可反之就一定好吗?

  支持金国,是出钱支持,还是出兵支持,不管是哪一种,哪怕既出钱又出人全方位支持,就能阻挡蒙古军队了吗?

  何其天真。

  这就像当年如果支持辽国,可辽、金战争间,辽国动辄一战损军失地天文数字,北宋要怎样支持,才能挽回这种颓势?

  这样说,并不是助涨异族威势,散发颓唐、不作为、必亡言论,而是冷静客观的反向思维,目的在于设身处地的以南宋的视角去看待具体问题,而不是事发几百年之后,拿着史书看结果,居高临下地去嘲笑、鄙视。那太无情了,不公平,也不理智。

  不管南宋政府有多少的劣迹,在蒙古、金战争期间所做出的决定,实在无可指责。支持金国,或者不支持,区别只在于蒙古灭金之后,蒙古、南宋之间战争的道义至高点而已。

  支持了金国,蒙古师出有名。

  不支持,蒙古师出手机,但手机就不会有战争吗?!就不会鸡蛋里挑骨头,挑出个名吗?!

  天下大势如此,看进程,蒙古军会毫不犹豫地乘胜追击,攻克中都之后渡黄河进逼开封,让当年北宋靖康时的惨况再现。这是最佳选择,也与蒙古军的战例相符,他们从来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。可奇怪的是,蒙古人突然间放缓了速度。

  成吉思汗返回漠北,临近前把中原交给了木华黎——“太行之北,朕自经略;太行以南,卿且勉之。”等于裂土封王,把广褒的中原赐给了蒙古第一智将。

  这算是什么,是漠北寒带游牧民族没见过大世面,容易满足吗?还是说仇恨被足够多的鲜血浸泡,蒙古人已经不再想着把女真人灭亡?

  不然没法解释成吉思汗带走了绝大部分兵力,把大好局面留给最智慧的将军,而这位将军只有15000名蒙古本族的战士。

  这样,金国不仅会有喘息之机,更可能反攻倒算,杀回黄河北岸。

  冒着巨大的风险,当然是要干更加危险的事情。成吉思汗是不世出的自我完善型的枭雄,他这样做的唯一可能就是,新兴的蒙古帝国面临了比之金国更加强大、危险的对手。

  花剌子模。

  这个国家的名字并不陌生,托多年前大陆所引进的第一部香港古装武侠电视剧《射雕英雄传》的福,我们知道了成吉思汗曾经西征这个国家,郭靖在悬崖之巅飞跃而下,夺得其都城撒麻尔罕。这很不错,也算是普及了历史知识。

  只不过,港产电视剧的编剧导演们不大细心,把它叫“花刺子模”。

  历史中真实的花剌子模是伟大的,它的起源、生存、壮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曲壮丽史诗,一点也不比其他种族差。

  花剌子模古国,旧译回回国,或火寻。它位于中亚的母亲河阿姆河的下游、咸海南岸,今日的乌孜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一带。在蒙古人没有兴起之前,它也随波逐流的活着,在铁木真发迹之后,这个国家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。

  摩柯末。

  摩柯末的祖先是塞尔柱突厥帝国算端(皇帝)的突厥奴隶讷失的斤·哈耳察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css.cc。万册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css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